一、拉丝、蛛网
在喷涂时涂料雾化不良,呈丝状喷出,使涂膜表面呈丝网状的现象,称为拉丝蛛网。
病因
1)涂料的黏度(相关仪器:粘度杯)过高,漆温又低。
2)选用的稀释剂的溶解力不足。
3)易拉丝的树脂含量超过无丝喷涂含量。
防治
1)选择最适宜的喷涂气压、最适宜的施工部度、固体分和漆温喷涂。
2)选用溶解力适当的(或较强的)稀释剂。
3)通过上两措施不能解决时则应由漆厂调整涂料配方,减少易拉丝树脂的含量,或使用相对分子量均匀或较低的树脂。
补救方法: 以减低喷涂气压和%或黏度,直至蛛网消失。
注:某些特别材料,如油槽内衬涂料,其雾化较为困难,需要有特殊装备方能喷涂成功。
二、出汗
在涂膜表面上析出一种或几种组分的现象。 如普通硝基漆在&’(以上烘干时,增塑剂呈汗珠状析出, 以及涂膜在打磨后再次出现的光彩。
病因
1)增塑剂与漆基的混溶性差。 如硝基漆采用了蓖麻油、樟脑等非溶剂型增塑剂。
2)涂膜在打磨前未完全干透(溶剂未完全挥发)。
3)涂膜中含有蜡、矿物油时,可能会逐渐渗到涂膜表面上。
防治
1)选用与漆基混溶性好的增塑剂, 降低增塑剂的黏度和减少非溶剂型增塑剂的用量。
2)涂膜打磨前应干透。
3)缩边:在涂装和烘干过程中涂膜收缩,使被涂物的边缘、角等部位的涂膜变薄,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露底的现象,在水性涂料施工时常出现这一缺陷。
病因
1)漆基的内聚力大。
2)涂料的黏度偏低,所用溶剂挥发慢。
防治
1)在设计涂料配方时就应注意消除缩边弊病。
2)添加阻流剂,降低内聚力。
三、吸收
在涂装时涂料被底材过度吸收,出现无光或像未涂装那样的现象。 如在纤维板上涂装时, 刚涂完尚见涂膜,但很快就消失。
病因
被涂物为多孔材质、如松木板、纤维板和涂刮的腻子层(疏松)等,把涂在其表面上的涂料吸入孔内,使涂层无光或不完整。
防治
1)多孔材质的被涂物在涂装前应涂堵孔涂料,进行前处理(或表面调整)。
2)刮过腻子的表面,在打磨后应补涂底漆或中间涂料, 以消除腻子层对面漆的吸收。
3)增加涂层的道数,此措施仅适用面漆较便宜的场合。
四、沉色、阴影
在面漆干燥过程中,面漆失去光泽且很均匀地反映出下层涂膜的瑕疵,如显现腻子修补块和底材刮痕的形状,这种现象称为沉色。 由于修补涂装时的打磨不良,产生光泽不均现象称为阴影。
病因
1)使用粗级打磨砂纸,打磨不良。
2)底涂层干喷而成透孔性。
3)各层间的干燥时间不足,而产生底涂层不明显的咬起。
4)干燥条件不好———狭窄、冷、湿、不通风。
5)底漆在未完全干前就打磨。
6)含颜料量高的底漆在使用前未每次给予搅拌。
7)漆料稀释不足,漆基溶解不良。
(面漆层接嘴薄边修整不当亦会形成沉色的外观。
注: 面漆层不足量将造成沉色的外观。
防治
2)避免厚层涂装,亦不要干喷。
3)每次使用前应彻底搅拌底漆。
4)用封底漆封固所有车体的腻子、填泥和打磨过的部位。
5)改善干燥条件,提高涂装工场的温度。
6)应彻底而正确地做好局部修补之接嘴薄边。
补救方法
让漆彻底干固。 这可能需耗时数日,或以加热加速其干固。 依据其沉色程度,轻的使用极细砂纸!或粗蜡以修平表面,然后抛光;在严重的场合下则以细砂纸打磨并重新喷。
五、返黏
已干燥的涂膜的表面又出现黏滞状态的现象。
病因
1)所用涂料含半干性油。
2)干燥后通风不足,湿度高。
3)底材(如水泥墙)中所含的碱性物质使涂膜皂化而软化。
4)底涂层的挥发分逐渐透过面漆层引起回黏。
防治
1)更换涂料品种。
2)加强干燥场所的通风。
3)在含碱质的底材上涂装前应洗净或涂防止碱质的密封层。
4)底漆涂层的挥发分应挥发完全后再涂面漆。
六、变脆
涂膜弹性变差的现象,这是涂膜开裂或剥落的前奏。
病因
1)过烘干造成。
2)涂层配套不合理,如在低温下干燥型底漆层上涂高温干燥的面漆。
3)附着不良的涂膜易变脆。
4)涂膜涂得过厚,或使用环境温度过低。
防治
1)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烘干规范,选择配套性良好的涂层。
3)根据使用条件和涂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涂膜厚度(相关仪器:湿膜测厚仪)。
七、溶解
涂层在使用过程中受侵蚀性的液态介质的溶解而产生的一种涂膜破坏,伴随着涂膜的厚度减薄直至露底材的现象。
病因
1)所使用的涂料不适应于使用环境(耐某种介质性能差)。
2)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到某种具有侵蚀性的液体、气体。
防治
1)根据被涂物的使用条件,选用耐某种侵蚀介质性能强的涂料。
2)预防涂层与侵蚀性介质接触, 消除侵蚀源。
八、发霉
涂膜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上有霉菌生长,致使涂膜被破坏的现象。
病因
1)被涂物的使用环境潮湿,不见阳光或背光。
2)所用涂料的基料或底材本身可能是霉菌的养料(如油性涂料的基料、木材等)。
3)涂层表面在使用过程中不经常清洗维护。
防治
1)根据被涂物的使用条件选用具有防霉性的涂料。
2)在所用涂料中添加防霉剂, 易发霉的底材在涂装前应进行防霉处理。
3)涂层表面应经常清洗和维护。
九、溶解
被涂物在使用过程中与溶剂、油、黏结胶等接触附着后被涂面产生膨胀的现象。
病因
1)所采用涂料耐溶剂、油、黏结胶等物的耐沾污性差。
2)被涂面未及时清理。
防治
1)根据被涂物的使用条件,选用耐某种耐沾污性好的涂料。
2)经常清理被涂物表面,消除沾污的异物。
3)涂膜过厚:干涂膜的厚度超出工艺规定的上限膜厚称之。 当涂膜超厚后,外观及其性能仍合格的场合, 虽不可当作不合格品(即不作涂膜缺陷)处理,但造成涂装成本超支;并且常引发其他漆膜弊病。
病因
1)由于反复再涂装所造成的异常涂膜厚度。
2)未按工艺规范操作,造成涂膜过厚(电泳涂装产生的漆膜过厚的缺陷)。
3)操作人员不熟练,局部过多的重叠喷涂(重枪)致使被涂物局部表面涂膜过厚。
防治
1)提高一次涂装合格率,减少修补再涂装。
2)严格按工艺规范进行喷涂(或电泳)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