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算机与超声检测技术的结合始于70年代末,当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计算机在超声检测中的应用问题,重点是研究超声信号的采集、量化和信号处理间题。80年代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的超声成象系统和自动超声探伤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用于生产检侧的计算机化的C扫描,P扫描超声成象系统,各种管材和棒材自动检测系统和晶粒度超声检测系统等。各种成象方法的研究,如衍射CT成象、合成孔径聚焦成象(SAFT),ALOK成象均取得可喜进展.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我国便携式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的研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89年中科院武汉物理所武汉科声技术公司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KS10I0型),并于1990年批量推向市场,与此同时中科院声学所数字、模拟组合式电脑超声波探伤仪亦研制成功,推向市场。从而推进了我国新一代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的发展。目前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已开始形成规模生产,得到推广使用。
超声波换能器是产生和接收超声信号的器件,是超声波探伤仪的核心部件。国内超声波探伤研究、使用和探伤仪生产单位在一段时间曾非常重视超声探头性能对超声探伤结果的影响,千方百计提高超声探头的技术指标和性能。但近几年来随着小型超声探头生产厂的大量出现,虽在推进技术进步和活跃市场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也造成超声探头市场的混乱。随意使用不合格探头进行探伤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原本不够重视探头性能的探伤者来说,其探伤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都存在很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