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在临床上血液流变学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预防以及发病机理的研究上均有重要意义。血液流变学检验内容很多,有全血类指标、红细胞类指标、血小板类指标、血浆类指标,其中全血类指标中的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指标,又叫做表观粘度,因为全血是非牛顿液体,因此其粘度值大小不是定值,而是与流场切变率有关,它是血液流变学中最重要内容之一[1]。然而全血粘度和全血粘度检测本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区海拔差异、男女差异、年龄差异导致的粘度差异、检测温度差异[2]、实验室及仪器差异导致的检验结果差异。且到目前为止,我国还缺乏较可靠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1],正如笔者所在医院实验室装机时,技术工程师提供了北京厂家实验室的参考范围,然而在应用于临床前的验证性实验检验中,发现采用工程师提供的参考范围,绝大多数健康人的全血粘度指标呈高粘倾向。由此可见,建立实验室自身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对实验室参考范围的建立,进而对建立不同地区参考范围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对笔者所在实验室全血粘度参考范围的建立情况进行介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职工4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599例,其中男186例,女413例,年龄40~81岁,平均54岁。
1.2 检测仪器
北京赛科希德SA6000全自动血液粘度仪。
1.3 方法
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 ml,采用肝素锂抗凝,室温下仪器自动检测,仪器检测原理是回转式粘度计中的锥板式粘度计,保证每天所有样本采集后3 h同步检测完成。检测内容包括rt1、rt5、rt10、rt60、rt150、rt2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x±1.96 s)为可信限,作为参考范围。
2 结果
通过统计学计算,得出了低切到高切6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的参考范围(粘度单位mPa·s),详见表1。
3 讨论
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实验室建立的全血粘度参考范围,每个切变率下的粘度参考范围均高于工程师提供的北京实验室使用的参考范围,而且同一切变率的粘度参考范围男性均高于女性。这是因为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是红细胞因素,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弹性有关,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又主要和红细胞的聚集性有关[3],昆明和北京从地域性来看,北京是平原地区,而昆明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因缺氧,为了携带更多氧气,所以红细胞数代偿性增加,而男性和女性从生理上来看,男性不管红细胞数还是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女性,所以笔者建立的实验室参考范围高于北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男性参考范围高于女性。另外笔者实验室建立的参考范围主要采用40岁以上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弹性减弱,变形能力下降,当检测对象平均年龄达到54岁,是属于年龄段较大的人群[4],这也是笔者得出的参考范围较高的原因。
|